知識圖譜是什麼?為何近年越來越重要?
如果你有注意過,現在 Google 搜尋結果頁右側,常常會出現一塊 「知識卡」(Knowledge Panel),例如搜尋「愛因斯坦」會看到他的出生年月、重要事蹟、學術領域,甚至關聯人物。這背後靠的就是 「知識圖譜(Knowledge Graph)」 技術的力量。

以科學家愛因斯坦為例,即使使用者搜尋的關鍵字中沒有直接提及他的名字,例如「提出相對論的科學家是誰」、「相對論作者的出生地在哪」,
Google 依然可以透過知識圖譜中建立的「人物 — 作品/理論 — 地點」之間的語意關聯,給你符合你搜尋意圖和關聯性的答案。
Google 知識圖譜的運作邏輯,正是透過 大量蒐集網路上的個體資訊,解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,
進一步建立出 層層串連的結構化資料庫,讓搜尋引擎「理解」而不只是「索引」內容。
知識圖譜 vs 傳統資料庫
比較項目 | 傳統資料庫 | 知識圖譜 |
---|---|---|
資料組織方式 | 表格(Table) | 圖譜(Graph) |
重點 | 資料儲存與檢索 | 知識關聯、語意理解 |
擴展性 | 結構固定,新增關聯較困難 | 結構靈活,擴展性佳 |
AI/搜尋引擎應用 | 限制多,無法語意推論 | 可應用於 AI 理解、SEO強化、智能推薦系統 |
為何近年知識圖譜越來越重要?
AI 趨勢推動**主要原因**
大語言模型(LLM)如 GPT-4、Gemini、Claude 需要龐大的知識結構來輔助理解語意、生成可信賴的回答,知識圖譜正是重要的「知識地基」。
搜尋引擎演算法演進
Google Hummingbird、BERT、MUM 等更新,皆導向更懂語意、更能回答複雜問題的方向,知識圖譜優化成為 SEO 不可忽視的一環。
使用者需求升級
使用者愈來愈希望搜尋「一次解決所有問題」,知識圖譜剛好能組織知識,提供更完整的資訊體驗,對於品牌曝光、信任感提升幫助很大。
知識圖譜的核心結構
知識圖譜的基本概念、運作邏輯
簡單來說,知識圖譜是一種「語意網絡」,用個體(Entity)、屬性(Attributes)、關係(Relationship)來表達現實世界知識的結構。
連結方式可能是:〈個體-->屬性-->屬性值〉,〈個體-->關係-->個體〉
個體(Entities)
所謂 個體,指的是知識圖譜中每一個「可識別」的元素,通常包括:
- 人物(如阿爾伯特・愛因斯坦)
- 地點(如德國烏爾姆、普林斯頓大學)
- 組織(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)
- 作品(如《廣義相對論》、《光量子假說》)
- 事件(如 192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)
簡單來說,任何具有明確定義且能被獨立識別的概念,都是知識圖譜中的個體。
屬性(Attributes)
每一個體本身會包含一組描述它的 屬性,例如愛因斯坦的:
- 出生日期:1879 年 3 月 14 日
- 國籍:德國、瑞士、美國
- 研究領域:理論物理
- 主要貢獻:相對論、光電效應
這些屬性是幫助搜尋引擎認知、描繪「這個人是誰」、「這個東西是什麼」的重要資訊。
關係(Relationships)
關係 則是個體之間彼此互相連結的橋樑。
例如在知識圖譜中,愛因斯坦(個體) 與《廣義相對論》(個體)之間的關係可以是「著作」。
愛因斯坦 與 普林斯頓大學(個體)之間的關係是「研究的單位」。
正是這些關係網絡,把單點資料串連成一個龐大的語意結構,幫助搜尋引擎理解「誰與誰有關?」、「某資訊屬於哪個脈絡?」。

RDF、OWL語意標記技術簡介
為了讓機器能正確理解這些「誰是誰」、「有什麼屬性」、「與誰有關」,會透過 RDF 和 OWL 這兩大語意網標準進行描述:
RDF(資源描述框架,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)
是一種資料描述框架,將資料拆解成「主詞 → 謂詞 → 受詞」三元組結構,幫助 AI 用一致邏輯理解資訊。
例如:「愛因斯坦 → 生涯成就→ 諾貝爾物理學獎」。OWL(網路本體語言,Web Ontology Language)
則是進階版語意標記語言,可定義更複雜的關係(例如「愛因斯坦是學者,學者屬於科學家」這種分類邏輯),適合建構大型且層級豐富的知識圖譜。
開源知識圖譜示範:Wikidata
目前全球公開的知識圖譜平台中,最有名的當屬 Wikidata。
Wikidata 由 Wikimedia Foundation 維護,是一個全開源、可編輯、支援語意標記的知識庫,數百萬筆「個體-屬性-關係」結構被 AI 讀取與應用
許多搜尋引擎(包括 Google)會同步利用 Wikidata 資料來豐富 Knowledge Graph。
知識圖譜和SEO有什麼關聯?
要分析知識圖譜和SEO的關聯前,得先說說Google設計「知識卡」的理由,和現在正在逐漸佔據版面的AI Overview一樣,
Google 知識卡的目的也是幫助用戶「以最直觀的方式」快速獲得其關鍵字搜尋意圖的完整資訊,省得你在那邊爬一堆網站、文章的力氣。
換個角度來看,使用者不需要點擊網站就能獲得答案,也代表 SERP 上的網站容易因為「知識卡」、「精選摘要」、「AI摘要」 的出現,
而流失部分原本可以爭取到的自然流量。
根據SEO專家的研究,光是2024年就有接近60%的搜尋結果是零點擊搜尋,其實不難想像2025這個 AI增長最快的一年,自然流量約會下降一到兩成。
但小編認為,Google Knowledge Graph 並非 SEO 的「天敵」,反而是品牌曝光的新機會。
若你的品牌或網站內容能夠被 Google 知識圖譜收錄為其中一個「個體」,便有機會在 SERP 頁面最上方、知識欄區塊獲得高可見度的品牌曝光,
提升品牌權威性與認知度,進一步反哺 SEO 效益。
針對知識圖譜的SEO優化6大方法
EEAT-持續優化文章品質
不免俗的要提醒一下,高品質的文章內容才是Google最在乎的,所以在搜尋引擎演算法 進步飛快的現在,你的文章也不能全靠生成式AI,
反而要多添加一點人味,並且有權威的知識點、不同的切入點,跟豐富的經驗談。
優化線上評價與聲譽
當Google 了解你的品牌、網站有在積極經營Google商家,或是在Meta、TilTok、Linkedin、Reddit中有一定的聲量時,
它會在知識卡中顯示這些資訊,讓用戶更加了解品牌的數位足跡。**社群平台在整個網路行銷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**
建立高權威性的外部連結網
積極與權威網站建立連結關係,特別是出現在像 Wikipedia、Wikidata、Crunchbase 等大型知識庫、商業資料網站,
這些網站會被 Google 作為知識圖譜的信任來源,另外,如果你已經有網站有成績,也可以使用反向連結策略,來分享權重給新站喔!
建立主題群集與內部連結網絡
在官網或內容網站建立「主題群集」策略,針對特定主題撰寫大量相關內容,並用良好的內部連結串聯起來,形成語意網絡。
舉例來說,旅遊網站針對「日本自助旅行」,建立:機票攻略、住宿攻略、交通攻略、美食推薦、景點推薦等相互串聯內容。
有助於 Google 更完整理解品牌在該領域的專業程度,增加知識圖譜的引用機會。
跨平台保持一致性實體資訊
在 Instagram、Facebook 粉絲專頁、YouTube 頻道等社群平台,保持品牌名稱、公司描述、網址、標誌等實體資訊一致性,避免出現拼法錯誤或不同說法。
加入 Schema 結構化資料標記
Schema是一種由Google、Bing、Yahoo三大搜尋平台共同推出的 結構化資料標準,為品牌、產品、作者、FAQ 等資訊加上結構化標籤,能夠幫助搜尋引擎更快速的理解網頁內容,與每個「個體」之間的關聯。

有使用Schema的話,搜尋結果的下方會出現內容的摘要(可直接點進去)
知識圖譜未來趨勢
結構化 SEO(Structured SEO)趨勢
未來 SEO 不再只是寫好文章、做好外鏈,而是需要針對 個體 與語意網絡進行優化,讓品牌/產品更容易被納入知識圖譜。
👉 越來越多 SEO 工具(如 Semrush、Ahrefs、InLinks)都在推出 Entity SEO 模組,幫助網站建立「語意標記(Semantic Markup)」與「主題群集(Topic Clusters)」來強化搜尋引擎理解能力。
重點趨勢:SEO 將進入「實體優化」時代,知識圖譜成為 SERP 競爭的關鍵門票。
知識圖譜與 Web3 / 去中心化知識網絡
隨著 Web3 和去中心化網絡(Decentralized Web, DWeb)的發展,知識圖譜也將走向開放式、生態共享的新階段。
未來的知識不會只掌握在 Google 或 Meta 手上,會有更多開源知識圖譜透過區塊鏈、去中心化協議進行維護,使用者可以自主貢獻與驗證知識內容,形成可信任的公共知識網絡。
與 LLMs(大型語言模型)結合,強化 AI 理解能力
目前 ChatGPT、Gemini、Claude 等 LLM 雖然擁有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,但在知識精準性與邏輯推理上仍有盲點。
未來 LLM 將會與知識圖譜深度結合,透過結構化知識庫來補強模型的知識一致性與事實性,避免幻覺(Hallucination)問題。
📌 例:Google Bard 背後即整合 Google Knowledge Graph,大幅提升搜尋問答品質。
📌 例:Meta 正積極開源的 LLaMA 系列 LLM,也已在探索 Knowledge Graph 融合技術。
知識圖譜是你必須學會的底層邏輯
台灣人的新偶像,黃仁勳也說了,這3年內所有產業的一切都會劇烈變化,但重點是 你只要抓住很多事情的底層邏輯,就可以面對這些變化。
剛好知識圖譜,可以說是AI 在語義理解、個體元素拼湊中的底層邏輯,你只要好好的掌握知識圖譜相關的優化技術,
相信在這幾年內,就算AI的影響再劇烈,你的網路行銷也可以做的順風順水、大展鴻圖。
知識圖譜的常見問題(Q&A)
Q1:知識圖譜和 SEO 真的有幫助嗎?
有!知識圖譜能增強 Google 對網站內容與品牌實體的理解,讓網站更容易出現在 Knowledge Panel、Featured Snippets 或「零點擊搜尋」位置,強化品牌曝光與搜尋信任感,對 SEO 影響正面。
Q2:哪些網站適合優先做知識圖譜優化?
✅ 企業品牌官網
✅ 電商品牌站
✅ 金融/保健/法律等高 E-E-A-T 行業
✅ 地方服務型商家
✅ 內容型媒體網站
只要網站希望在搜尋結果建立「品牌信任度」、提升點擊率與品牌聲量,都非常適合做知識圖譜優化。
Q3:知識圖譜建置會很花錢嗎?
不一定!如果是善用開源工具(如 Schema.org 語意標記)、GSC 資料,搭配 SEO 優化流程,其實中小型網站也能用低成本漸進式優化。若需要進階版大型知識圖譜(如醫療、電商、金融專業圖譜),會需要專案型建置,成本較高。
Q4:中小企業有資源可以做知識圖譜嗎?
可以!從 Schema.org 結構化標記做起,逐步優化企業基本資訊、產品頁面與內容頁,搭配 Google 商家資料同步,是中小企業容易入門的知識圖譜優化路徑。
Q5:和語意 SEO(Semantic SEO)有何關聯?
語意 SEO 強調優化「主題語意網絡」,讓搜尋引擎能理解網頁語意脈絡,知識圖譜正是語意 SEO 的核心技術之一,兩者密不可分。建構完善的知識圖譜,也有助於提升語意 SEO 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