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金圈法則是什麼?如何由內而外打動人心?|心法完整分析+案例應用

目錄

黃金圈法則的定義與起源

誰提出了黃金圈法則?

「人們買的不是你做什麼,而是你為什麼做。」

這個觀念是由一位叫 Simon Sinek 的顧問提出的,他在 2009 年 TED 發表了一場經典演講,標題叫 Start With Why(從為什麼開始)。

他觀察到很多成功的公司、領導者,都有一個共通點:他們不是先想要賣什麼產品,而是先問自己「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」
因為這份「為什麼」,讓你的品牌更有靈魂,讓顧客更有共鳴。

什麼是黃金圈法則?核心理念解析

黃金圈(Golden Circle)可以想像他是一顆洋蔥:從裡到外分別是 Why → How → What

Why:為什麼
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你的動機、信念是什麼?這是最打動人的地方。

How:怎麼做
你用什麼獨特的方式實現這個目標?這是你的策略。

What:做了什麼
你最後提供的產品或服務,這是顧客最直接看到的部分。

大部分人都是從外層往裡想:「我們賣手機,功能是什麼…」,但有影響力的人或品牌,卻是反過來,從 Why 開始,層層向外傳達,打動人心。

黃金圈法則的三大核心

Why:你的初心,打動人心的力量

最裡層的 Why,是整個黃金圈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 

就是你存在的「意義」和「原因」。

為什麼你要創立這家公司?
為什麼你想賣這個產品?
為什麼你希望顧客選擇你?

星巴克的 Why 不是「我們賣咖啡」,而是「我們希望營造一個讓人們放鬆的工作空間」。
 

]正是因為這個 Why,大家願意花比便利商店更高的價格,去星巴克買一杯咖啡、坐下來享受。

How:你的方法,展現獨特價值

中間層的 How,指的是你達成目標的獨特方式。

 

你用什麼不一樣的做法,實現你的 Why?

 

例如,同樣是計程車服務,有的會隨便跳表,有的卻強調提前付款、線上服務。

這些不同的 How,會讓你的品牌跟別人區隔開來,形成記憶點。

What:你賣什麼,顧客眼中的結果

最外層的 What,是大家最容易看到、最具體的部分。

 

你最後做出什麼產品或服務?

 

以蘋果為例,他們的 What 就是:iPhone、Mac、iPad。

但之所以能賣到全球第一,是因為裡面的 Why 和 How 先打動了人心,What 才變得有價值(當然產品也很強)。

黃金圈法則的應用場景與案例

黃金圈法則不只是用來教書的理論,它真的能幫助品牌、團隊、甚至個人,說出讓人心動的理由。

 

用一個貼近日常的例子來看:迪卡儂。

 

品牌行銷:迪卡儂-讓大家簡單、快樂的運動

Why:「為什麼」要賣?

你去過迪卡儂的門市嗎?一走進去,就能感覺到跟其他運動用品店不一樣。

它沒有只告訴你「我們賣運動用品」(What),也不是只說「我們東西很便宜、CP 值高」(How),而是先講 Why

 

「所有人都能輕鬆簡單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!」

 

這句 Why 背後的力量很大。它讓一個不愛運動、剛想嘗試的人,也敢走進門市隨便拿一副球拍、一件泳衣,就去試試看。

迪卡儂的 Why,打動的就是那種「我想試試看,但怕太專業、太貴」的心理。


How:他們怎麼做到?

把這份「讓運動更簡單、快樂」變成實際的體驗。迪卡儂的做法有幾個重點:

  • 作為歐洲的運動品牌,擁有從研發、設計、產品測試的一條龍供應鍊,他們甚至把產品實驗室設在阿爾卑斯山主峰下,
    方便新產品的測試,這種頂級規格的產線,才能更好的發揚他們的 Why理念。

     

  • 門市開放、親切,隨時都能摸到、試用,讓人不怕走進來問問題,也不怕試。

     

  • 價格設計合理,讓運動不再是便宜沒好貨,而是一個每個人都負擔得起的,而且用起來安心的。

 

這就是他們的 How:產品做到好、環境做到親近、價格做到平易近人。


What:他們提供什麼?

 

最後是最表層的 What,也就是你走進店裡、打開網站會看到的那些「實際賣的東西」。

🏸 羽球拍、⛺帳篷、🥾登山鞋、🚴‍♀️腳踏車……每一樣產品,不是為了賣一雙更貴的鞋,而是為了讓一個人有勇氣走進運動場,開始踏出第一步。

 

當你在貨架上看到那雙只要幾百元、但經過嚴格測試的運動鞋時,不只是撿到便宜,而是感受到迪卡儂真正想給你的東西:
 

一種「你也能運動」的信心。

團隊管理:迪卡儂的員工也懂 

不只是顧客感受得到,迪卡儂內部也很重視員工理解這個理念。

 

不管是店員還是主管,都清楚自己不是單純在「賣東西」,而是在推廣運動的樂趣。

 

店員通常不會只推薦你最貴的商品,而是幫你找「最適合開始的選擇」。

 

「讓更多人開始運動,才是我們工作的意義。」

從迪卡儂學到什麼?

黃金圈法則也可以拿來幫自己想清楚方向。

很多人想轉職、創業或做個人品牌,第一句話就是:「我要當Youtyber」、「我要開咖啡廳」。

但先想想看:

 

「我希望幫助誰?我希望解決什麼問題?」

 

再慢慢想 How(怎麼做到)、What(我賣什麼或做什麼)。這樣的邏輯,不但能說服別人,也能說服自己走得更遠。

黃金圈法則常見問題 Q&A

Q1.黃金圈法則適合什麼樣的企業規模?

其實不管你是跨國集團還是巷口早餐店,

 

都適用黃金圈法則。

 

小到一個人創業、接案;大到上千人組織,大家都需要一個清楚的 理念 來聚焦方向。


Q2.中小企業可以怎麼實踐黃金圈?

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,資源有限、沒辦法請顧問寫一份厚厚的策略書。沒關係,你可以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問自己:
 

👉 為什麼我要做這個產品(或服務)?
👉 我們的客戶會因為什麼選擇我們?
 

把這些答案寫出來、說清楚,讓員工、讓顧客都能感覺到,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

Q3.為什麼從 Why 開始更有影響力?

因為大家都習慣先看「你做什麼(What)」、頂多再看「你怎麼做(How)」。

 

但真正打動人心、讓人記住你的是「你為什麼要做」,
帶出情感共鳴,讓顧客、讓員工覺得自己參與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。

 

這種影響力,才是長久的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