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FM模型是什麼?3步驟拆解顧客價值,提升行銷精準度|完整實例分析

目錄

RFM模型定義與概念

在數位行銷和顧客經營的時代,「顧客分群」與「精準溝通」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,這也是為什麼職場上有顧客關係經理的職缺。

你是否也想知道,如何快速找出最有價值的客戶、避免資源浪費在無效族群上?這時候,RFM模型就是最簡單、實用的分析工具。

什麼是RFM模型?

RFM模型 是企業經常使用的顧客價值分析法,透過三個指標:Recency(最近一次消費)、Frequency(消費頻率)、Monetary(消費金額)

來量化每位顧客對品牌的貢獻程度,幫助行銷人精準鎖定「高價值客戶」,設計更有效的推廣策略,提升整體轉換率。

指標名稱中文意思用來判斷什麼?
R — Recency最近一次消費顧客多久以前才消費過?越近越好
F — Frequency消費頻率顧客多久會買一次?越常買越好
M — Monetary消費金額顧客總共花了多少錢?越高越好

簡單來說
透過這三個指標,幫助企業快速知道——
✅ 哪些顧客是「最有價值的忠實粉絲」
✅ 哪些顧客可能快流失,需要挽留
✅ 哪些只是偶爾來買一次的路人

為什麼行銷分析要用RFM模型?

傳統上的行銷,參考的數據、參數沒有那麼全面,往往都是只看收益跟成本的關係而已。

但近年來人們漸漸發現,最近才買、常常買、花得多的人,才是品牌最該維繫的重要方向!

RFM 模型的好處

✨ 把顧客分群,對不同群體設計不同行銷策略

✨ 提高廣告投放的命中率,不再亂槍打鳥

✨ 甚至還能提前發現「快流失的顧客」,先去關心他們

一句話總結:

📊 RFM 是幫助你「把錢花在刀口上」的行銷分析策略!

RFM 跟其他顧客分群法有什麼不一樣?

業界也有人使用其他的顧客行為分析模型,以下是最常使用的兩種類型:

CLTV(Customer Lifetime Value,顧客終身價值)

什麼是 CLTV?

CLTV 是指一個顧客從第一次到最後一次交易,在整個「顧客生命週期」內,總共能替公司帶來多少營收。

這是一種長期價值衡量,幫助你知道「哪些顧客值得持續投入資源經營」。

通常會搭配CPA(Cost per Acquisition, 獲取成本)來做比較,主要是可以看出這筆交易的效益如何。

例如:一個顧客能帶來 10,000 元,但獲取他的行銷成本高達 9,500 元,那就不划算。

優點

  • 可以看出哪些顧客最有價值
  • 幫助規劃長期行銷與留客策略
  • 適合成熟品牌做深度數據分析
  • 幫助優化廣告投放、提升 ROI

缺點

  • 計算較為複雜,需要完整的顧客歷史數據與消費預測模型
  • 不適合剛起步、資料不全的企業
  • 適合資源較充足、有專業團隊的品牌

ABC 分類法

什麼是 ABC 分類法?

ABC 分類法通常根據銷售金額或庫存價值,把顧客或商品分為 A、B、C 三類:

  • A 類:高價值(通常佔少數顧客卻帶來最多營收)
  • B 類:中等價值
  • C 類:低價值

優點

  • 概念簡單明瞭
  • 容易執行、快速分群
  • 適合用來管理庫存或大方向判斷顧客價值

缺點

  • 只看金額高低,無法反映出顧客近期活躍度與忠誠度
  • 無法判斷潛力顧客或挽救流失顧客
分群方法定義/用途優點缺點/限制
RFM依據「最近一次消費、消費頻率、消費金額」分群✅ 簡單好上手
✅ 適用各行各業
✅ 中小企業也能用
❌ 比較依賴歷史數據、對未來預測較薄弱
CLTV預估顧客整個生命周期的總價值✅ 長期規劃、重視顧客價值❌ 計算複雜,需要大量完整歷史數據
ABC 分類法按銷售金額高低把顧客分為 A/B/C 三類✅ 概念簡單、實用❌ 只看金額,忽略顧客的習性

RFM 三大指標拆解

RFM的優點在於 使用三個指標來拆解問題,簡單易懂、成本低、效益高,因此深受零售、電商、金融業等青睞。

以下帶你逐一拆解,幫助你快速掌握每個指標的意涵、計算邏輯與實務應用。

🔷 Recency(近期性)

定義:
顧客最近一次消費距離今天有多久。距離越短,顧客「熱度」越高、重複購買的可能性越大(這裡的評分會是距離越短,分數越高)。

為什麼重要?
因為「剛接觸過你的人,記憶還熱騰騰」。如果顧客很久沒回來,他對品牌的記憶和情感連結會漸漸消退、流失的風險更高。
反之,近期消費的顧客通常意願高、行為慣性強,只要適時跟進,很容易促成再次購買。這就是為什麼在顧客活躍時出手,回應率最高。

應用情境:

  • 自動化喚醒:對超過 60 天未消費的顧客推送回流優惠
  • 活動邀請:優先鎖定近 30 天消費的顧客,提升活動參與率

🔷 Frequency(頻率)

定義:
顧客在觀察期間內的交易次數。次數越高,代表忠誠度與品牌黏著度越強。

為什麼重要?
「常客才是金礦」,高頻率代表顧客已經養成習慣、對你的產品或服務有信任感,長期下來,總貢獻通常會比單筆大客戶還高。
而低頻率的顧客,若能適時引導,轉化成穩定回購,也能有效放大營收。

應用情境:

  • 辨識 VIP 群:將高頻顧客設為 VIP 客群,提供專屬福利
  • 提升低頻顧客:對僅消費 1–2 次的顧客推送「第 2 次回購」活動

🔷 Monetary(金額)

定義:
顧客在觀察期間內的總消費金額。

為什麼重要?
「誰為你花最多錢,就該給誰最多關注」,雖然聽起來很現實,但從商就必須唯利是圖。
根據80/20法則,前 20% 高消費顧客貢獻超過 80% 營收,因此找到 M 值最高的客戶,是提升獲利的重點。
真正的大戶很常看的已經不是金額,而是產品的價值能否蠻足他。

應用情境:

  • 高金額客戶定制服務:如專屬顧問、會員制活動
  • 低金額客戶升級方案:推動加價購或組合銷售提高客單價

小技巧
可根據行業特性調整觀察期間(如零售可設 6 個月、金融可設 12 個月以上),並用 1–5 等級給每位顧客打分,方便後續分群。
並且這三點的權重也會根據產業的不同而有所改變,(金融業較為重視 M、餐飲業較為重視 F、電商較為重視 R……)。

如何用 RFM 模型分群、分析?

已經了解了RFM這三個字母所代表的意義,接下來可以開始學習如何操作這個模型,這個模型會是由R、F、M所見購的三維空間。

又因為我們會分成高、低這兩個方向,所以顧客會被我們分成8個族群。

建立 RFM 指標數據

首先,是蒐集顧客的交易紀錄,並計算出每位顧客的 **Recency(日期相減後數值越小,這個值越高)**,Frequency, Monetary。

並且要設定一個區間來做觀察,例如最近 6 個月或 1 年,確保資料具備時效性。

給每位顧客打分

接下來,把三個指標各自分類,先依照企業內部制定的KPI作為標準,通過 KPI 的設為高,沒有的則設為低。

最後會得到 R高/F低/M低 、R低/F高/M低 ……等總共8個類型的顧客。

小提醒
小編只是用一個基礎的衡量指標讓你好懂,真正要做可以將分數從1~5排列,這樣會更加精準喔!
(頂級客戶可能是評分555、545…,次級客戶可能是333、323…以此類推)。

繪製顧客輪廓

擁有相似 RFM 分數的顧客會被歸為同一群體,並賦予他們易懂的名稱,方便後續溝通,以下是小編整理,可以作為參考的表格:

RFM 組合特徵顧客類型名稱特徵描述
R 高 / F 高 / M 高💎 重要價值客戶最近有消費、消費頻率高、金額大,是最核心的 VIP,值得重點維護與獎勵。
R 高 / F 高 / M 低🔥 高互動低消費客戶常來、最近有消費,但金額不高,可透過套餐、升級服務提高客單價。
R 高 / F 低 / M 高🛍️ 高價值新客戶最近首次/偶爾來,但金額大,可設計回流優惠促進再次購買。
R 高 / F 低 / M 低🌱 新客戶剛加入、消費不多,適合加強教育、培養習慣,提高黏著度。
R 低 / F 高 / M 高🏆 忠實老客戶雖然近期未來,但長期頻繁、高金額,是值得喚醒的潛在回流客。
R 低 / F 高 / M 低👥 高互動低價值客戶經常消費但金額小,適合推出加購或小額升級方案。
R 低 / F 低 / M 高💰 一次性大客戶曾高額消費但未回流,適合專屬回訪、喚醒專案。
R 低 / F 低 / M 低💤 流失低價值客戶幾乎沒來過、沒貢獻,可視情況降低資源投入或設計留存方案。

當顧客的輪廓、群體已經有一個完整圖表呈現時,可以針對不同群體的客戶施行不同的行銷企劃(主攻哪些人、放棄哪些人…)。

如何視覺化呈現分析結果

只聽我講應該也是難以理解,將結果用視覺化工具呈現,能幫助你一眼看出每群顧客的佔比與價值,例如

  • 熱力圖:顯示不同 RFM 組合的營收貢獻
  • 分佈圖:看出高/低 R、F、M 顧客的比例
  • CRM 系統儀表板:即時監控各分群變化

常見工具:Excel、Tableau、Power BI、Google Data Studio,甚至有些電商後台也內建簡單的 RFM 報表。

以下是根據不同客群可以參考的行銷策略:

重要價值客戶(R高 F高 M高)

這群人近期有消費、頻率高、金額高,是品牌的金雞母。

  • 策略:VIP 經營

    提供專屬會員權益、優先購買權。

    私人化推薦、生日專屬禮遇。

    設計「感謝回饋」活動,強化情感連結。


忠實老客戶(R低 F高 M高)

曾經貢獻過大量金額且購買頻繁,但最近沒有消費。

  • 策略:喚醒關懷

    發送喚回優惠券或「我們想念你」主題活動。

    分析流失原因,優化商品體驗。

    減少摩擦,例如提供免運或簡化購買流程。


高價值新客戶(R高 F低 M高)

近期才剛購買但頻率低,消費金額高。

  • 策略:培養習慣

    後續推送搭配商品、組合優惠,鼓勵多樣購買。

    教育內容行銷,如使用指南或產品深度解析。

    設定「下一步目標」引導再次下單。


流失低價值客戶(R低 F低 M低)

很久沒消費、頻率低、金額低。

  • 策略:低成本測試

    用限時優惠或清倉折扣測試是否有意願回流。

    如果回應率低,可以減少資源投入、轉向更有價值客群。


新客戶(R高 F低 M低)

剛剛第一次消費,金額和頻率都還低。

  • 策略:建立信任感

    發送歡迎信與品牌故事,建立好印象。

    提供「第二次購買」的誘因,例如折價券。

    鼓勵留下評價,讓他參與社群活動。

RFM 模型常見問題 Q&A

Q1:RFM 模型適合哪種產業?

✅ 幾乎所有有「重複交易」行為的產業都適用,例如零售、電商、金融保險、訂閱服務、連鎖餐飲等。如果你的業務依賴顧客回購,那 RFM 會非常有用。

Q2:RFM 模型可以跟其他數據分析一起用嗎?

✅ 當然可以!RFM 可以結合 LTV(顧客終身價值)、流失預測、行為分群等進行更精細化的策略設計。

例如先用 RFM 找出高潛力客群,再計算他們的 LTV 評估 ROI。

Q3:RFM 模型一定要用很複雜的系統嗎?

✅ 不一定。RFM 的邏輯簡單,即便是 Excel 表格都能跑出結果。如果有 CRM 系統或 BI 平台輔助,當然更方便更快。

Q4:RFM 可以分析沒有交易紀錄的客戶嗎?

✅ 不行。RFM 是基於「交易紀錄」來判斷顧客價值的,所以無法應用在完全沒有購買行為的新名單。這時可以先用其他基於潛在意圖的分群方式。

Q5:RFM 的三個指標一定要權重一樣嗎?

✅ 不一定。每個品牌的重點不同,可以依照產業特性調整權重,比如金融業可能重視 Monetary,餐飲可能重視 Frequency,零售可能更看重 Recency。

Q6:如果同一個顧客不同通路有紀錄怎麼辦?

✅ 最好先整合資料源,做到全通路顧客視角,否則分析結果會失真。這時候 CDP(客戶資料平台)或統一會員帳號設計會很有幫助。

Q7:RFM 模型多久要更新一次?

✅ 建議至少每個月或每個季度重新跑一次,根據你的產業週期頻率而定。因為顧客狀態會隨時間變化,持續更新才能跟上市場動態。

RFM模型真實案例分享

案例一:星巴克—用 RFM 提高會員忠誠度

背景分析:
星巴克希望透過數據驅動的會員計畫來提高客戶留存。他們將會員消費行為進行 RFM 分析,
辨識出四種重點群體:VIP 高價值客(R高 F高 M高)、高 R 但低 F/M 的新會員、高 F 但 低 R 的老客戶,以及低 R/F/M 的冷淡客戶。

平台決策:
針對 VIP 客戶,推出專屬回饋活動、生日禮和積分加倍;對於高 R 但低 F/M 的新會員,則推送「買二送一」促銷活動提高黏著度;
而對於老客戶則針對重溫體驗發送優惠券,可以說是藉由優良的行銷策略,很優秀的抓住顧客消費的心路歷程變化。

結果分析:
會員平均回購率提升 22%,VIP 群體的年度消費額增加近 18%。

我的觀點:
這個案例展現了 RFM 分群搭配 CRM 策略的威力。不僅是「留住」客戶,更是「養成」客戶,透過不同分群打造不同旅程,是長期經營品牌忠誠度的最佳典範。

案例二:電商平台—召回高價值老客戶

背景分析:
某大型電商平台長期觀察到,有一群「曾經每月穩定購物、客單價高」的用戶,近期(超過 90 天)完全沒有再回來消費。
雖然這些用戶 F高、M高,但 R低,屬於 老客戶 ,有高價值卻流失的風險。

平台決策:
針對這批用戶,發送「專屬回流折扣券」和「限時優惠通知」,同時搭配情感化溝通(例如「我們想你了!」)。

結果分析:
這批客戶中,約有 37% 在活動期間回流購物,平均每位貢獻 1.6 倍的原始客單價。這說明 RFM 分群後鎖定重點客戶能提高行銷投資報酬。

我的觀點:
這個案例非常典型且值得仿效。許多企業在做促銷時只看全體發券,浪費預算。透過 RFM 聚焦「高 F、高 M、低 R」的群體,不僅能節省成本,更能最大化回收率與客單價。

案例三:快消品公司—新品試用行銷

背景分析:
某快消品牌在新品上市前,利用 RFM 將用戶分群,篩選出「高 R、高 F」但 M 值中等的潛力客戶群作為試用對象。這群人對品牌熟悉、活躍度高,但消費額未達最高,是最有可能透過新品提昇客單價的族群。

平台決策:
針對這群潛力客戶發送新品試用組並收集回饋意見。後續再推送新品的加價購方案,吸引他們升級消費。

結果分析:
新品上市當季銷售額比前期類似產品高出 30%,試用者中有 40% 成為新品購買者。

我的觀點:
這個案例特別適合想提升「M」值(營收)的場景。單純鎖定高 R/F 並用新品喚醒,能打破中低客單價的天花板,充分挖掘潛力客戶價值。

結語

RFM 模型是一種幫助企業理解顧客、經營顧客關係的思維方式。

透過簡單、直觀的三個維度分析,你能快速找出最有價值的顧客群、辨識需要挽回的對象,讓每一分行銷預算都花在對的人身上。

無論你是剛起步的小型品牌,還是成熟的大型企業,只要善用數據,RFM 就能成為你精準行銷、提升轉換率、增加顧客終身價值的重要工具。

掌握顧客行為,回歸顧客需求,才能真正做到「品牌黏著率高」的數位行銷。